新闻详情

《大同公交50年》企业管理之企业改制

 二维码 288
发表时间:2013-08-23 10:10

党的十五大以后,从中央到地方对国有企业改革都非常重视,还相应出台了一些配套措施。公司在经济责任制承包过程中,从生产规模、生产效率、运营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,但随着客运市场的全面放开,出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、车辆更新资金不能到位、企业应变能力差、职工福利待遇、队伍不稳定等诸多困难,严重束缚了企业的发展,是墨守计划经济的陈规,跑政府、跑财政、要求增加补贴,维持生产,勉强度日,还是面对市场竞争的挑战,冒风险,闯路子,大胆改革,使企业的体制、票制、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,公司经理张延霈同志经过苦苦思索之后,毅然作出大胆改制的决定,并对广州、深圳、厦门等南方城市改制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,于1998年2月9日,及时召开中层干部参加的企业内部改革务虚会,分析企业、市场发展的形势,认识改制的必要性、必然性、增强干部职工改革的紧迫感。明确了“在市场经济发展,不改革就没有出路”的指导思想,在学习其它城市的成功经验基础上,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,决定以线路改制为突破口,经过广大职工的充分酝酿、讨论,集思广益,思想得到了统一,从此,正式拉开了企业改制的序幕。

1998年3月9日,大同市政府办公会议又将公交公司列为市经委13户改革企业之一。根据会议精神,公司于同日成立了企业改制工作筹备组,组长由张延霈同志担任,副组长武尚珉,成员有苑晓东、梁守仁、赵晓、杜国强、贺志文、褚连英等同志。企业改制工作筹备组,组织有关人员制定了切合企业实际的线路股份制改革方案。

当时,在全国公交企业中实行股份制的不多,山西省公司是首家,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。为了使改革更有把握,公司确定改革指导思想为:“坚持‘三个有利于’,积极探索,稳中求进,以点带面,逐步推开”。改制方案经过仔细斟酌之后,在征得市政府、市体改办、市建委、市财政局、市物价部等部门领导的同意后,公司决定将三公司4路线作为股份制线路改造试点,并按照“入股自愿,股权平等,风险共担,利益共享”的原则,实行线路全员参股,总经理带头参股一万元,其他成员每人参股五千元。其他职工按照不同岗位,不同工种,不同责任,分为基本股,岗位股两种(每股100元),从一千元到五千元拉开档次。10多天时间、4路线参股职工达621名(占应参股职工的82%),缴纳股金85万元,占总股本的38.24%,国家控股61.76%,购置中型暖风客车21部。4月初,召开了四路线第一次股东代表大会,会议通过了《四路有限责任公司章程》和《实施细则》,选举产生了四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,选举张延霈为董事长,王进义同志为副董事长,以及三公司四名职工为监事会成员,于4月8日正式开通了以自主经营,单独核算,自负盈亏为经营方式的,我市第一条股份制线路。线路开通后,以崭新的车容车貌和优质服务展现在大同市人民的面前,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增长,使4路一举扭亏为盈。到年底实现利润70万元,职工分得红利共21.2万元,股利平均为股本的26.26%。4路改制实践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,全国公交行业专刊《供您参考》,《中国建设报》均报道了公司的改制成功经验,之后,全国近30家公交企业派人专程来公司学习,在全国公交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。

为了进一步扩大改制成果,总公司在总结4路线成功改制经验的基础上,于12月20日对市区的15、17路,矿区的12路实行股份改制,15、17、12路分别实行国有控股74.11%、52.29%、65.65%,职工参股25.89%、47.71%、34.35%;一年中,4条股份线路职工参股人数为26071人,参股金额为377.4万元。

改制线路取得良好的效益。2000年,共完成运营公里里程1815.19万公里,比改制前的1997年增长了56.41%,总收入完成4528.02万元,比改制前的1997年增长了60.32%,政策性亏损1986.58万元,比计划减亏39.45万元。改制后,股份线路盈利413.64万元,企业收益为203.36万元,职工分得红利140.69万元,企业固定资产也由改制前的7089.62万元,增至改制后的1.043亿元,增加3341万元,是建公司以来固定资产增值最快的一段时间。

通过改革,管理人员责任心明显提高,司乘人员积极性空前高涨,形成了企业、职工、领导,“联股、联利、联心”的崭新局面。

通过线路改制,公司先后新开通了5条新线,延长了两条专线,使许多居民小区通了公交车,车辆也普遍更新服务设施硬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提高,这些都深受群众的欢迎。

改制使企业职工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,促进了职工对工作的热情,从而为企业保证了良好的生产秩序,服务质量明显提高。硬件上的更新,服务水平的上升,最直接的受益者是老百姓。改制的18条线路比过去增加车辆211台,行车间隔时间平均缩短了40%,市区主要干线平均缩短了50%,大大节省了乘客的时间。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客源,赢得了市场,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

另一种改制方式是内部租赁经营。8路线、7路线等10条线路由于客源少、线路长,车辆破旧等原因,造成管理困难,经营艰难,亏损严重,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。1997年下半年,部分职工提出租赁经营这些线路,公司根据职工的建议深入基层,调查研究,测算论证,认为租赁制适合于边远小型线路的状况,是一种既减轻企业负担,又能方便乘客出行的有效方式。1998年4月,第一条租赁线路8路线正式开通运营,实行“上交金额,自负盈亏,当日结帐,留余归已”的内部职工租赁经营方式。彻底放开边远小型线路的经营权,明确规定该线路不再享受线路亏损补贴,公司不承担职工的工资费用。获得租赁线路权的8名职工自己集资购置了四部新型客车,替代了原来三部旧车,延长了行车路线,增加了发车趟次,赢得了市场,搞活了线路。通过租赁经营,由以前公司每年补贴亏损20万元,转为每年盈利10余万元。以8路线成功之经验,公司先后对另外7条线实行了租赁改制,均取得了较好效果。

基于各条线路的改制成功,企业全面改制的气候条件已经形成。2001年,大同市政府把公司列为全市25家改制企业试点单位,经过大同市建委,大同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两家充分协商,经市政府企业改制领导组批准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》有关规定,公司于2001年5月30日,正式改制为“大同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”,创立了股东会,选举产生了董事会和监事会,经营机制全面转换后,公司将生产经营指挥、财务处置权、职工调配权、燃、材料采购权、费用支配权全部下放给各运营公司,并对四个运营公司和大修厂由原来的一级核算、两级管理,变为两级核算、两级管。,全面改制为企业的发展增加了新的活力,为公交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。

(《大同公交50年》2004.4编撰)


投诉建议:
0352-12345
办公地址:山西省大同市新开里振华路159号
会员登录
登录
其他账号登录:
留言
回到顶部